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购物车
    0

    八大举措”深入推进 农牧业产业扶贫攻坚计划

    信息发布者:bianhu
    2017-03-12 13:40:34   转载

    2017年我市产业扶贫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发展理念,以打造“高精强”现代农牧业为目标,以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补齐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的短板、提高绿色农畜产品有效供给、增强产业园区和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广泛参与产业发展各个环节生产经营活动,分享收益,努力实现贫困农牧民脱贫致富。年度通过产业脱贫人数达到9600人。

    一、抢抓机遇,落实扶贫规划。按照国家、自治区、包头市产业扶贫规划和农牧业产业扶贫规划,结合全市110个贫困村发展规划,加大农牧业产业扶贫力度,加快培育贫困地区优势特色农牧业,培育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市场经营主体,带动和扶持贫困户稳定增收,如期实现精准脱贫预期目标。

    二、凝心聚力,破解脱贫难题。农牧业产业扶贫占脱贫攻坚工作的比重为40%以上,是脱贫攻坚任务中的重点。各级农牧业部门要强化农牧业产业脱贫攻坚工作职责,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实和资金投入力度,集中、优先向贫困地区、贫困农牧民倾斜,各级各部门要拿出相当精力,从政策、措施、市场等多方面、多维度深入研究,指导贫困乡村破解发展难题,不断提高脱贫攻坚工作成效。

    三、夯实基础,培育特色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是脱贫的根本。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贫困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根据资困村不同的资源禀赋,发展有比较优势,市场稳定的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带动贫困户就业,确立扶贫主打产业。

    四、精准发力,助推产业脱贫。充分发挥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地区优势,围绕“抓龙头、建基地,抓组织、联农户,抓科技、建园区,抓质量、创品牌,抓追溯、保安全,抓宣传、拓市场”的工作部署,在科学制定农牧业精准扶贫方案的基础上,明确精准扶贫对象,细化精准扶贫措施,落实精准扶贫责任,加大精准扶贫力度,不断延伸农牧业产业链条,全面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实现农牧业产业脱贫。

        五、因户施策,催生扶贫新模式。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利用“万名干部遍访回访贫困村贫困户”和市农牧业局的“三包五服务”活动,摸清产业扶贫底数,根据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明确贫困户适宜的脱贫方式,因户施策、“量身定做”,制定针对性强、组合式的扶贫新模式。

        六、强化培训,培育产业新技能。充分发挥中科院绿色农业包头中心、中国农大玉米工程技术院士工作站和内蒙古农科院包头分院和市农科院的技术优势,打造农业示范基地。继续加大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力度,实现贫困户技能培训全覆盖;鼓励当地懂技术、有经验、能力强的致富带头人帮扶和带动贫困农户共同发展。市县两级农牧业局在贫困村建立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派驻专业技术人员,支持贫困地区经营主体发展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扩大经营主体生产规模、延长产业链条,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七、创新思路,谋划产业新发展。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和种植大户等产业市场主体,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辐射,贫困户参与,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多种形式带动贫困农牧民脱贫,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稳定增加贫困户收入。同时,依托本地区特色优势产业,抓住打造全国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示范市的有利契机,打造地区产业品牌,提升农畜产品附加值,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八、项目带动,实现扶贫新突破。组织实施一批符合当地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效益明显、打基础、管长远的产业项目,将贫困地区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每个贫困村基本形成1—2个带动农牧民稳定增收的农牧业产业发展项目,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至少参与1个增收项目。同时,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加快30亿元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基金、100亿元生态产业基金设立和规模10亿元的融资担保公司组建运营,优先扶持扶贫产业发展。加快完善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资产收益型产业和到户补贴项目建设力度,重点抓好园区和基地建设工作,充分利用北上广等地展销平台和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等国内外展会,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线上线下销售,彻底解决农产品销售难和优质不优价现象,从而提高贫困户收入。(经济发展科)



    我市南繁基地育种试验稳步推进



    为全面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以打造“高精强”现代农牧业为目标,2016年我市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建成包头市南繁育种基地

    该基地占地面积100亩主要开展农作物材料加代繁殖、品种选育、提纯优化、性状鉴定等工作。目前,已对3000份玉米材料1000份番茄、茄子、青椒基础材料20份后代分离材料进行了提纯和组合测配,对玉米、茄子、青椒86份新组合进行了比较试验,初步筛选出10个新组合参加自治区区域试验,通过该基地进行的加代种植,极大的加速了世代繁殖,促进育种材料的快速稳定,有效的缩短了育种年限,加快了品种选育速度,为全面加快建设“高精强”现代农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农科院)



    推进农牧业供给侧改革

    不断提升我市养殖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近年来,市农牧业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的“6521”战略定位,不断提升全市养殖业质量效益以肉乳产业为核心,兼顾生猪、水产、驴、鹿等特色产业,加大品种改良力度,实现优质农畜产品总产量与单产水平“双提高”。

    肉产业上,按照“优羊增牛”的思路,依托蒙源种羊公司,加大品种改良力度,进一步提高杜泊、澳洲白等优质肉羊及草原戈壁短尾羊等地方品种比重;依托小尾羊、草原百盈等龙头企业,整合带动肉羊规模化发展,形成存栏520万只、出栏750万只的养殖、加工、销售产业体系,建设自治区重要的肉羊生产基地。扶持宝峰、康福等经营主体,扩大安格斯、西门塔尔等优质肉牛基础母牛存栏、力争达到3万头,带动形成8万头肉牛养殖规模。

    乳产业上,支持伊利、蒙牛等大型乳品企业,通过存量整合,稳定17万头奶牛存栏,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力争奶牛规模化、标准化率达到85%以上;同时,支持骑士、曲迷、小丽花等本土企业发展生鲜乳、酸奶等差异化产品,提高竞争力,打造自治区重要的奶源生产基地

    特色养殖业上,结合鹿城文化,支持圣鹿源等企业开发鹿产品、打造鹿品牌、发展鹿产业,建设万头种鹿生产基地1处。围绕市场需求和产业脱贫,推动肉驴产业发展,新增肉驴存栏2.4万头依托东方希望、草原立新等企业,重点在固阳县打造5000头种猪场和10万头生猪标准化生产基地;依托建华禽业等龙头,稳定禽蛋生产,力争产量到4万吨,不断提高有效供给。结合沿黄优势,保护发展以黄河鲤鱼为主的优质水产品,打造土右沿黄水产休闲观光园。(办公室)



    2017年我市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



    日前,依据农业病虫发生调查基数、作物布局和气象条件等因素,测报技术人员对我市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进行分析,预计2017年我市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为中等发生年份,累计发生面积约400万亩次。其中,向日葵、油菜等油料作物病虫害可达中等-偏重发生;玉米、小麦等作物病虫害偏轻发生;马铃薯病虫害偏轻发生;黏虫、土蝗局部地区可能出现高密度点片;草地螟维持轻发生状态。(植保站)



    旗县动态



    九原区喜获全国农村集体“三资”

    管理示范县称号



    日前,国家农业部公布了第三批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名单,全国190个县(市、区)获此殊荣,其中我市九原区榜上有名。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为农村集体“三资”,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主要财产,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部于2012年启动全国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创建工作,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推进全国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

    近几年,九原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通过成立“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完善制度、统一流程、创新手段、强化监督等措施,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初步形成了机构健全、队伍完整、运行良好的“三资”管理体系。(九原区农牧业局)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